3月20日,在第十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上,权威机构连续八年发布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风险版图》,今年的《风险版图》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专家在政治、经济、营商等维度上对亚洲、非洲、欧洲等五大洲分别进行风险等级评估。作为全球超级经济体之一,中国企业今年如何走向海外?如何走好海外投资之路?海外投资存在哪些风险?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来自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78.5亿美元,同比增长0.9%;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3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2645.1亿美元,创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长4.5%;完成营业额1609.1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比均超八成,且高于整体增速。
亮眼的数据虽然给2024年中企出海增添了信心,但以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紧张的现状来看,中企出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首先要面对的是外国补贴审查风险。欧美等国一直指责中国国有企业长期依托于中国政府提供的政府拨款、低息贷款、低价提供土地原材料、税收优惠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导致了市场竞争扭曲,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为抵消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的“不公平”竞争优势,欧美等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了高额的反补贴税。近年来,除传统货物贸易外,美国和欧盟等试图以补贴为借口,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其次是莫须有的国家安全审查风险。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是美国及欧盟干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的重要手段。由于国家安全的定义及边界并不明晰,审查机构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给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近几年的华为的处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欧盟保护主义盛行,对华“去风险”底色加深,推出的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将对高科技领域的欧洲对华出口和中欧双边投资施加更为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中企在欧的商业环境、投资环境或长期收紧。
最后就是全球地区不稳定局势风险。今年,亚洲整体地缘政治和安全形势较2023年更加严峻,东西方阵营持续在朝鲜半岛区域的角力,对中企在韩国、日本方向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但西边需要面对的形势就非常严峻,“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局势都不太平,中亚局势、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短时间内都无法解决,中企在这一区域数量较多,受到的影响不容小觑。
以往,中国企业在国外经营,由于风险防控不到位而产生的失败案例众多,吃亏的案例比比皆是。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企在海外投资已经积攒了非常多的经验。企业出海需要有风险意识,不能只看商机不看风险。如果能够未雨绸缪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为中企2024创造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