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能源竞赛如火如荼之际,欧洲这片曾经引领清洁能源潮流的大陆,却传出了阵阵“倒车”的轰鸣声。近日,能源行业的权威媒体Solar Quarter披露,欧洲清洁能源的领军者——挪威国家电力公司,正悄然调整其投资战略,转向更为“保守”的发展路径。
挪威国家电力公司,作为欧洲清洁能源的领头羊,近日更新了其投资战略,将资本优先分配给水电、市场运营以及部分市场的太阳能、风能和电池项目。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博格特直言不讳地指出,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市场环境正在变得更具挑战性。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欧洲清洁能源的春天已经过去,寒冬已然来临?
事实上,挪威国家电力公司的产能收缩只是冰山一角。据《金融时报》报道,该公司计划在陆上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储能产量规划上,从2026年起将装机产能调整为每年2—2.5吉瓦,远低于此前制定的每年2.5—3吉瓦的目标。海上风能方面,更是将目标从10吉瓦大幅削减至6—8吉瓦。此外,氢能发电目标也遭到了削减。
欧洲清洁能源企业的集体“倒车”,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电价下降和成本上升被普遍认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葡萄牙EDP电力集团直言不讳地表示,下调计划的原因是“较低的电价和较高的利率环境将持续更长时间”。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副总裁维格德·威克更是直言:“相关绿色项目变得更具挑战性,相对回报太低,甚至根本不存在。”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欧洲对于清洁能源产业的盲目自信和过度投资。在过去的几年里,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将清洁能源作为未来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这些投资并未如预期般带来丰厚的回报。
更为严重的是,欧洲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建设成本高昂,却又不愿意接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竞争和合作。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驱使下,欧洲一些人宁可放慢清洁能源的发展脚步,也不愿看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这种狭隘的心态和短视的行为,不仅阻碍了欧洲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
与欧洲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中的崛起。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风力涡轮机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17吉瓦,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的新增产能占据了绝大部分。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其他地区的产能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巨大潜力。
然而,欧洲却选择了一条与中国背道而驰的道路。他们不仅没有学习借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反而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来限制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进入。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欧洲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反而会加剧全球能源转型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和挑战,欧洲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重新审视和评估其在清洁能源产业中的定位和策略。他们应该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的短视心态,以更加开放、合作的态度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只有这样,欧洲才能在清洁能源产业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显示,中国电力投资加速增长,预计2024年电网基建投资将超过5300亿元。
近日,市场迎来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工业巨头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业绩报告,随后股价飙升至近两年来的
最近,外媒给OpenAI算了笔账,今年可能要血亏50亿美元。
近日,巴黎奥运会和世界铁人三项协会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宣布因塞纳河水质污染问题,原定于近期进行的奥运会铁人三项首次下
当地时间7月18日,法国巴黎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持刀袭警事件。
近期,一则重大消息在国际舞台上引起轩然大波,马来西亚宣布加入金砖国家。
调查发现,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干扰了韩国近五分之一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