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2日,据博讯新闻网报道,美国拜登政府日前发布2025财政年度预算请求,希望能继续加大对印太地区的投资,以此来应对中国经济的胁迫。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邦国会作证时表示,美国在新财年应加大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代替方案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的言论,以及应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投资对这些国家实施经济胁迫。
对于布林肯发表的言论,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射,但实际上是反映了某种程度的误解和偏见。此外,据路透社早前报道指出,美国国务院主管管理和资源的副国务卿维尔马今年3月份谈到美国拜登政府2025财年预算时表示,美国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来击败中国。他请求一笔五年期的40亿美元的强制资金,其中20亿美元用于创建一项新的国际基础设施基金,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中国基础设施资金的可靠替代方案。另外20亿美元用于帮助印太国家反击中国的“掠夺性行为”。对于这种指责并没有实质性的依据。但美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确实采取了一些被认为是经济胁迫的措施,如单边制裁、长臂管辖等。这些做法显然与多变贸易体系和全球市场规则相悖。
首先,中国经济并未对任何国家构成胁迫。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经贸政策,从未要求任何国家、地区或个人作出不合理的、不友好的经济选择。其次,发展中国家在选择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时,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独立自主的决定。而不是被外部势力所左右,或者被某些不切实际的替代方案所误导。
再者,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各国一道分享发展机遇。我们从不将手伸进别人家里,不搞贸易战,不胁迫打压他国企业。相反,某些国家却经常采取经济胁迫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也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因此,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更不要打着合作的旗号实行分裂和对抗之实。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在应对经济胁迫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理念和政策选择。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中美两国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布林肯所提到的“中国经济胁迫”完全是基于错误的理解和偏见。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报告显示,中国电力投资加速增长,预计2024年电网基建投资将超过5300亿元。
近日,市场迎来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工业巨头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业绩报告,随后股价飙升至近两年来的
最近,外媒给OpenAI算了笔账,今年可能要血亏50亿美元。
近日,巴黎奥运会和世界铁人三项协会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宣布因塞纳河水质污染问题,原定于近期进行的奥运会铁人三项首次下
当地时间7月18日,法国巴黎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持刀袭警事件。
近期,一则重大消息在国际舞台上引起轩然大波,马来西亚宣布加入金砖国家。
调查发现,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干扰了韩国近五分之一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