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臺積電2020年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決定到美國建廠以來,臺積電可謂是諸事不順,工人鬧事、建設進度嚴重拖沓、建設成本遠超預期以及對美國政策水土不服等等問題逐漸出現。於是原本預計2024年投產的工廠被推遲到了2025年。種種跡象表明,臺積電赴美建廠的危害已經開始逐漸顯露,而且已經不可逆。
一是赴美建廠成本過高,已成燒錢無底洞。臺積電最初相信美國的甜言蜜語,答應到亞利桑那州建廠,可等到了之後,才發現跟想象中壓根就不是一回事。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建廠成本過高,不僅是人工貴,建材價格更貴,再加上施工審批、手續等各方面的不熟悉,建廠成本逐年翻倍。臺積電初期投入120億美元,2022年又追加到了400億美元,2023、2024年投入也在翻倍增長,妥妥的花錢如流水。業內人士預測,在美國建造成本是臺灣島內的10倍。
二是遭遇各種水土不服,內部人才流失嚴重。先期赴美的臺積電人員的生活並沒有他們此前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特別是在飲食、住宿方面,都比他們在臺灣生活時價格更貴,但是享受到的品質卻更差,各方面的補助也大打折扣。此外,臺積電在美工廠的工作時間制度也備受吐槽,工人完全無法適應。當赴美的臺積電工程師們有了對比下的憤懣,就開始尋求待遇更好的美企工作機遇。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擴建的圓晶廠,離臺積電的廠區不過才50公裏。並且,英特爾在“挖牆腳”方面經驗豐富。目前,已經有多名臺積電高級人才轉投英特爾公司麾下,有媒體諷刺臺積電赴美建廠就是近距離“送人頭”。
三是美國政府的激勵措施和稅收補貼政策存在不確定性,給未來投產盈利蒙上陰影。自 2022 年 8 月美國總統拜登籤署《芯片與科學法案》使其正式生效至今,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該法案原本號稱將爲在美國建廠的芯片製造商提供數百億美元的補貼,但截至目前,美國政府尚未向臺積電或英特爾公司等大型芯片製造商發放任何補助金。更爲苛刻的是美商務部公布了《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細則明確要求,若想要獲得美國政府提供的補貼,那麼臺積電要爲其提供客戶資料、庫存清單等公司經營的核心機密數據。同時,其在美國市場的經營收入,還需要按特定比率分給美國政府。目前,以美國政府的做事風格以及目前其深陷財政危機的現狀來看,兌現給予臺積電的承諾希望幾乎爲零。
毫不誇張的說,臺積電在芯片製造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理論上應該是強勢的一方,對美國擁有絕對的談判優勢,但現況卻是被美國牽着鼻子走。面對這種局面,臺積電肯定已經後悔赴美建廠,但是顯然已經無法回頭。還是那句老話 “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照這樣發展下去,臺積電終有一天會變成“美積電”,但得利者既不會是企業也不會是臺灣,真正實現旱澇保收的終究是美國政府和本土半導體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