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朝鮮日報》等各大媒體平臺報道,今年韓國對華貿易收支出現了31年來的首次逆差。報道稱,繼自1992年與中國建交第一年出現1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之後,這是第二次出現。業內人士表示,這標誌着曾是韓國經濟支柱的對華貿易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
12月13日,據韓國貿易協會和產業通商資源部透露,截至今年11月,韓國對華出口爲1140億美元,而進口爲1320億美元,貿易收支逆差爲180億美元,僅次於對原油最大進口國沙特阿拉伯的224億美元貿易逆差,排名第二。韓國《朝鮮日報》網站12月14日刊登了署名爲趙宰希和李政久的文章指出,在2003年到2018年的16年裡,中國除了2008年之外,一直都給韓國帶來最多的貿易順差,但現在卻發生180度的轉變,反而成了韓國給錢的對象。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着中國產業快速發展,韓國產品在當地市場失去立足之地,相反,對華進口呈大幅增加趨勢。進入本世紀20年代後,隨着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電池材料等成了對華進口的代表。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院長趙相賢稱:“原本被半導體順差這一錯覺效果掩蓋的對華貿易結構的變化,如今終於浮出水面。今後應該制定新的貿易框架。”
對於中國而言,過去的幾十年裡韓國一直保持着出口大國的地位。從韓國車、韓國手機、韓國化妝品到韓國流行音樂,都成了中國人追捧的神器。然而近年來,以華爲等爲代表的中國的手機品牌不斷湧入包括韓國在內的國際市場,搶走了韓國手機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化妝品等也湧現出了比韓國更優質的產品和品牌,搶走了韓國的風頭,這些都促使韓國經濟陷入了泥潭之中。而最近的數據顯示,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又大幅上升,這無疑讓人感慨時代的變遷實在來得太快且發生在不知不覺之中,讓韓國人感覺太突然而無法接受。
其實,從深層次來分析,這種變遷絕不僅僅是中韓之間貿易的競爭,而更是一種深層次經濟體制變革的集中反映。韓國過去對華貿易的順差,憑藉的是廉價的勞動力和高質量的製造業,但隨着中國產業的強勢崛起,這種優勢一直在不斷削弱直至消失。從現在的市場反映來看,消費者更加注重的是品質和創新,而不僅僅是追求低價,韓國的傳統優勢已然不復存在。
另外,自韓國總統尹錫悅11月29日因申辦世博會失敗而向全體國民致歉後,韓國媒體至今仍然沉浸在持續的反思之中。這暴露出韓國一直以來迎合甚至追隨美國,爲了討好美國而加入對俄制裁,因此被俄羅斯列入“不友好國家”名單等一系列問題,說明韓國政府在處理國家關係方面以價值觀劃線,已嚴重影響到該國在全球公衆心中的形象,特別是現在尹錫悅的“價值觀外交”更是使韓國大大丟分,以致於敗光了人緣。不得不說,這也是韓國對外的影響力,以及對外輸出產品包括文化產品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因此,韓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出現決非偶然,而是沒有跟上全球深層次經濟變革步伐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韓國只有轉變思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勇於創新,才有可能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這對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具有普遍的借鑑意義。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