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第十屆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上,權威機構連續八年發布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今年的《風險版圖》由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險專家在政治、經濟、營商等維度上對亞洲、非洲、歐洲等五大洲分別進行風險等級評估。作爲全球超級經濟體之一,中國企業今年如何走向海外?如何走好海外投資之路?海外投資存在哪些風險?已經成爲各界關注的焦點。
來自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478.5億美元,同比增長0.9%;其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301.3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18億美元,同比增長32.4%。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達2645.1億美元,創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長4.5%;完成營業額1609.1億美元,同比增長3.8%;“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佔比均超八成,且高於整體增速。
亮眼的數據雖然給2024年中企出海增添了信心,但以目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緊張的現狀來看,中企出海之路註定不會平坦。首先要面對的是外國補貼審查風險。歐美等國一直指責中國國有企業長期依託於中國政府提供的政府撥款、低息貸款、低價提供土地原材料、稅收優惠等,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不正當的競爭優勢,導致了市場競爭扭曲,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爲抵消中國政府補貼造成的“不公平”競爭優勢,歐美等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了高額的反補貼稅。近年來,除傳統貨物貿易外,美國和歐盟等試圖以補貼爲藉口,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
其次是莫須有的國家安全審查風險。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是美國及歐盟幹預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活動的重要手段。由於國家安全的定義及邊界並不明晰,審查機構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給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造成了較大的困擾。近幾年的華爲的處境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此外,歐盟保護主義盛行,對華“去風險”底色加深,推出的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將對高科技領域的歐洲對華出口和中歐雙邊投資施加更爲嚴格的審查和限制,中企在歐的商業環境、投資環境或長期收緊。
最後就是全球地區不穩定局勢風險。今年,亞洲整體地緣政治和安全形勢較2023年更加嚴峻,東西方陣營持續在朝鮮半島區域的角力,對中企在韓國、日本方向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但西邊需要面對的形勢就非常嚴峻,“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局勢都不太平,中亞局勢、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短時間內都無法解決,中企在這一區域數量較多,受到的影響不容小覷。
以往,中國企業在國外經營,由於風險防控不到位而產生的失敗案例衆多,喫虧的案例比比皆是。但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中企在海外投資已經積攢了非常多的經驗。企業出海需要有風險意識,不能只看商機不看風險。如果能夠未雨綢繆就可以規避很多風險,爲中企2024創造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