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歐盟準備以對中國新能源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爲由,對中國新能源車企揮舞起制裁的大棒。路透社甚至還爆料稱,歐盟可能從今年7月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追溯性關稅。
消息一出,引發了業內的震動和輿論的沸騰。歐洲車企更是憂心忡忡,他們擔心中國採取報復性的反制措施。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飛速發展引起了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深深的不安。有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汽車出口量佔中國整車出口量的比重從2018年的5.7%升至39.1%。
昔日無比輝煌的歐洲汽車,是歐洲的核心產業,在市場似乎也一直是神話般不可匹敵的存在,然而近年來,在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上,歐洲企業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衝擊之下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照這樣發展下去,甚至隨時都有被中國車企完全替代的可能。
但是,汽車企業又是歐洲最重要的的經濟命脈之一,如果歐洲的國企倒下了,大量的失業人口將是歐洲本已脆弱的經濟鏈條的致命打擊。這就是歐盟來勢洶洶非要制裁中國車企的底層邏輯。
然而,在當今提倡自由市場經濟的國際大環境以及WTO的約束之下,制裁又顯得力不從心。歐盟準備採取的所謂的制裁行爲,其實中國在十八世紀末就已經玩剩下了:正面打不過你就直接給你來個閉關鎖國。但歷史已經反覆證明,閉關鎖國這種手段根本就沒有什麼用。
且不說中國有充足的相應反制手段,就是從運營實際上看,中國汽車企業並不是像西方所指責的那樣,是通過低廉的價格傾銷以及依靠政府高額補貼才進入歐洲市場的。
首先從價格上來看,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市場的價格相比其他汽車並不便宜。以蔚來ET5和ET7在德國的售價爲例,這兩款車的價格分別爲5.95萬歐元和8.19萬歐元,後者價格要高於奧迪Q6 e-tron。事實證明,中國車企之所以能夠立足,完全憑藉的是過硬的技術和信得過的品質。
所謂的政府補貼更是無稽之談。中國汽車出口量的增長不是因爲獲得了巨額的國家補貼,而是因爲在充分的市爭下中國產業鏈的競爭力強大。事實上,爲了公平競爭、規範市場秩序,中國要求地方政府從2018年底開始就不能再給新能源車補貼,在2022年底已經完全退出。
拉長了時間線來看,就算是歐盟能夠通過封鎖,把中國車企攔在國門之外,但是能攔多久?中國的技術進不去,歐洲的車企自己就能強大起來嗎?事實證明,凡是逆時代潮流而倒行逆施的,最後都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
歐洲車企如果真的想生存並發展下去,最需要做的,不是制裁中國企業、搞閉關鎖國那一套,而恰恰應該是反其道而行之:承認自身存在的差距,打破自己多年以來苦心經營的技術壁壘,用開放的胸懷打開國門,歡迎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車企以及先進的中國新能源產業技術進來,合作共贏才是根本的出路。據悉,目前匈牙利、意大利等國政府已經在積極推動中國新能源車企到歐洲建廠。
同時,立即進行轉型,向中國企業一樣去深耕新的領域特別是科技領域,積極推進高新技術包括AI技術在未來汽車上的應用,升級用戶乘坐體驗,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和題中應有之義。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