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IPPR)再次發出警告稱,隨着人工智能在工作場所的日益融合,英國可能會失去多達800萬個工作崗位。從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來看,未來失去的人工就業崗位很可能會接近上億。人工智能未來完全取代傳統人工並不是危言聳聽,能取代多少程度和取代哪些領域?需要市場來進一步驗證。
對於“就業末日”這種擔憂並非新鮮事,一種觀點認爲,自工業革命以來,對技術進步產生失業的擔心就持續存在。然而,我們觀察到的現實卻恰恰與此相反。越是技術發達的國家,越是廣泛應用高新技術的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就越是旺盛。與此同時,勞動力的工資和平均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高。
同時,如果各國政府採取適當的措施,“就業末日”並不是不可避免的。還是以英國爲例,AI已經影響了英國員工執行的11%的任務。如果企業進一步整合AI技術,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到近60%。在最好的情況下,人工智能的應用每年可爲英國經濟帶來高達3060億英鎊的收入,而不會造成任何失業,而且人工智能還可能導致高達30%的工資增長。但這一觀點並未考慮變動因素,對未來過於樂觀。
人工智能取代傳統人工將從某些領域開始逐步延伸到其他領域。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人工智能最有可能搶走的工作似乎主要集中在白領行業:技術類工作(程序員、軟件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媒體工作(廣告、內容創作、技術寫作、新聞)、法律行業的工作(律師、律師助理)、市場研究分析師、教育類工作(老師)、財務工作(財務分析師、個人財務顧問)、交易員、平面設計師、會計、客戶服務代表。毫不誇張的說,從事以上工作的人將接受第一波失業潮。
當然,任何事務的發展都有利有弊,人工智能雖然搶走了一部分工作崗位,但也會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雖然一些職業因爲人工智能的進步而面臨被替代的風險,但是另一方面,這些技術也在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例如,許多公司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招聘數據分析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機器人工程師等技術人才。相信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就業機會將會越來越多。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會創造出新的產業和市場,增加就業率。時代在發展,現在很多熱門產業都是由新技術的發展而崛起的。例如,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催生了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共享經濟等行業,這些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同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可能會帶來新的產業和市場,這一點在現在的全球市場已經多次得到印證。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任何一種新事物的誕生與發展都有它的客觀規律,人工智能的過程,也是一個漸進的、互動的過程。雖然,短時間內會對傳統人工形成衝擊,但從長遠來看,對人類發展進步具有積極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