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17日刊登題爲《特朗普時代對中國徵收的關稅讓美國人付出了多大代價?美國最新發現證實“自己害了自己”》的文章,作者是崔成玄。文章摘編如下:
根據美國一個跨黨派貿易委員會起草的一份報告,特朗普政府時期對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推高了美國的物價。這份報告證實了貿易和關稅分析人士普遍認爲的這些關稅“害了自己”的觀點。
負責調查美中貿易戰對美國經濟影響的獨立政府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2021年,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如計算機設備、半導體、家具、視聽設備等——的價格上漲了25%。
201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包括半導體和化學品在內的中國商品徵收一系列關稅。
報告說,這些關稅是在2018年和2019年徵收的,給中國商品增加了7.5%至25%的關稅,但在一些行業,這使美國製造商品的價格上漲了3%至4%。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尼克·馬羅說,這些關稅可能促使部分跨國公司推動供應鏈多樣化,但華盛頓未能從貿易戰中實現其核心目標。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賈揚特·梅農說:“進口商甚至外國出口商都沒有感受到關稅的實際影響。”
他說:“從理論和證據來看,非常清楚的一點是,關稅到頭來是由最終消費者或實際購買產品的生產商承擔的。”
同樣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保護國家利益爲由,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現,鋼鐵產品的進口減少了24%,美國的鋼鐵產品價格則提高了2.4%,國內產量僅增長了1.9%。
報告還說,進口鋁也減少了31%,美國的鋁價格提高了1.6%,國內產量也只增長了3.6%。
馬羅說:“這就是爲什麼關稅被視爲不太有效的政策措施,因爲在徵收關稅的同時將傷害自己。”
財經緯度分析:
從理論上講,進口關稅會使得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鼓勵本國製造商生產替代品,同時也會增加本國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意味着他們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商品,對於製造商而言,這可能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和生產成本增加,最終可能導致製造商減少生產、失業和經濟萎縮。
因此,這份報告表明了貿易和關稅分析人士普遍認爲的這些關稅“害了自己”的觀點。在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背景下,通過徵收關稅等保護主義政策來保護本國製造業的做法,可能不僅會影響國際貿易秩序,而且也會對本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