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3年日本的名義GDP將從全球第三跌至第四。
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名義GDP約爲4.23萬億美元,而即將反超日本的德國約爲4.43萬億美元。同時,IMF預計,印度將在2026年成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則將在2026年至2028年間下滑至世界第五。
看來,繼2010年被中國趕超而降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後,這次日本又要被德國超越了。而隨着印度經濟的不斷提振,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奔五”的時代也已行將到來。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日元的大幅貶值、“日本病”的長期困擾以及日本經濟增長缺乏內生動力等問題,是日本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如果日本拿不出有效的辦法改善這一現狀,日本的排名還將進一步下滑。
首先是日元的貶值。《紐約時報》指出,日本企業增長放緩的部分原因是日元走勢的疲軟。日本的食品和能源等高度依賴進口,而日元貶值推高了進口成本,進而加劇了其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疲軟的日元對經濟來說是把“雙刃劍”,儘管可以提振出口,但對消費和支出也造成了巨大衝擊。
其次是長期受到“日本病”的嚴重困擾。“日本病”是指日本經濟長期低增長和停滯的現象。這一術語最早是在上世紀80年代被提出,用來形容日本經濟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後,進入了一個長期停滯的時期。
需求的不足是“日本病”的一個基本特徵: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海外需求也將繼續萎縮。日本長期以來面臨着需求不足的問題,消費者和企業對於投資和消費都持有謹慎態度,導致了經濟增長的疲軟。
此外,通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爲價格下跌會導致消費者拖延購買和企業投資的決策,進一步抑制了經濟增長。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高級執行經濟師新家義貴則認爲,作爲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設備投資低迷也給今後經濟走勢帶來不確定性。
高失業率也是日本病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經濟停滯,企業在面臨競爭壓力時往往選擇裁員以降低成本,導致失業率上升。這也加劇了經濟問題,因爲失業者的消費能力下降,進一步壓制了日本經濟的增長。
人口的老齡化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關鍵因素。日本面臨着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供給不足,而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負擔卻在不斷增加,這對於經濟發展和財政穩定都帶來了挑戰。
內生動力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創新的乏力。以日本一直引以爲傲的汽車產業爲例,在日本,汽車企業直接僱傭的員工就超過了530萬人,佔日本總人口的5%以上,養活了15%以上的日本家庭。而日本工業企業排行中,汽車行業包攬了利潤的前五名。
在創造利潤企業的前10名中,有7個是汽車行業的。
可以說日本工業的半壁江山都是汽車工業,也是無可置疑的日本第一支柱產業。但是,在當前全球新能源車大行其道的時代大背景下,傳統的燃油車已經是每況愈下,日系車在全球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儘管日本政府對發展新能源車的態度是積極的,但日系車企自身的反應遲緩,已使局面幾乎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這些都嚴重拖累了日本的經濟步伐。
對於持續低迷的經濟,日本政府也在想辦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3日表示,將出臺一攬子計劃,緩解民衆生活成本危機。
然而,日本民衆對此並不買賬。近期的民調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僅32.3%,創執政以來的新低,而對於政府即將推出的經濟對策,有高達58.6%的民衆表示“不予期待”。
尤其是在在野黨看來,岸田在施政演說中提出的計劃可行性並不高。立憲民主黨議員小澤一郎就表示,當前日本社會中,日元貶值推動物價上漲,而工資增幅又跑不贏物價,“岸田,包括前任政府持續推動的量化寬鬆政策才是這一惡性循環的重要推手,然後目前並沒有看到岸田在這一根本問題上做出改變”。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