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非洲大國埃及央行突然宣布,爲了緩解外匯困境,上調利率600個基點。消息一出,埃及鎊匯市場瞬間狂貶,鎊匯率一夜間跌幅將近40%。用不了多久埃及政府手中僅有的外匯儲備很快就要被消耗殆盡,對先天不足的埃及而言,經濟危機已經不可避免。
長久以來,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戰略優勢,埃及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然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逐漸走上下坡路。2011年,受顏色革命的衝擊讓埃及徹底失去了領頭的地位與實力。新任總統塞西總統執政以來,儘管埃及政治局勢有所好轉,但經濟發展卻始終面臨巨大壓力,其中緣由就是一直困擾執政者們的經濟先天不足問題。
首先是沒有適合經濟發展的“好土壤”,產業發展十分艱難。衆所周知,埃及這個國家地處尼羅河沿岸,聽上去好像是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但實際上除了尼羅河三角洲等少部分河流沿岸綠洲外,埃及境內的絕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而沙漠地帶土地貧瘠,再加上受氣候影響,河流的豐水期比較短,所以國土境內的水資源也較爲貧乏。在這種基礎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埃及不管想要發展什麼產業可以說都是非常艱難的。
其次是埃及政府猶豫不決,工業化進度十分緩慢。身爲經濟計劃的制定者,埃及政府的操作時常讓人感到迷惑,起初,埃及主張由政府全權把控工業化進程,不給私營經濟和外資發展的機會,最終導致工業化進程頻頻受阻,此後,埃及政府又從一個極端轉向了另一個極端,開始放任自流,對市場缺乏必要的管控和指導。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會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對工業化造成惡劣的影響,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今。而究其根本,政府對工業化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其近代以來工業化進程緩慢的根本原因。
最後是就業率常年維持低位,人才供過於求。埃及人口過億,並不缺少勞動力,但是由於產業結構不健全,國內始終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項目。同時,埃及人口結構極具年輕化,國內百分之五十都是年輕人。他們在步入社會之時最爲需要的就是工作機會。這種供過於求的情況就使得大量年輕人畢業即失業,而沒有工作的他們極其容易被利用、被煽動,從而選擇用不當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當國內年輕人已經開始抱團,埃及想要保持穩定的發展環境非常困難,而這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其實埃及的手牌並不算差,作爲人口過億,擁有千年文化底蘊的古國,埃及的經濟地位曾經在整個非洲位居前列。雖然其自身有一定優勢,歷史上也藉助外力輝煌一時,但到了近現代,沒有了文化底蘊的埃及在潮流之中逐漸迷失了方向,歷屆政府也沒能抓住發展的機遇,昔日的古埃及已經泯然衆人。現如今,紅海危機愈演愈烈,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好轉的跡象,這種現狀如果維持的越久,埃及未來很可能將面臨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