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火神半人馬座”火箭從佛州發射升空,並將“遊隼”月球着陸器送入軌道。然而,在起飛後不到24小時,由於遇到“關鍵性燃料泄漏”問題,“遊隼”月球着陸器遭遇“重大挫折”,使得其研發公司表示,將放棄將月球着陸器送上月球的嘗試。據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9日再次推遲其載人登月任務,將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的時間推遲至2026年9月。這是因爲由私企承包的載人航天器和宇航服開發受阻,現有載人飛船也存在安全隱患。
“放棄”登月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8日報道,升空大約50分鐘後,“遊隼”與火箭分離,之後進入安全運行模式。按照原定計劃,這一月球着陸器將先沿着地球軌道運行,脫離地球引力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向月球進發,最終在月球表面實現“軟着陸”,預計登月時間是2月23日。
然而8日發射後僅過了幾個小時,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表示,“遊隼”的太陽能電池板無法穩定地面向太陽,電力供應難以有效維持,該問題有可能是推進系統異常導致的。據報道,電池的問題後來得到解決,但推進系統故障沒有解決,推進劑正出現“嚴重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遊隼”的姿態控制系統可能最多再工作40個小時。“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在‘遊隼’無法保持面向太陽、失去動能之前,讓它儘可能靠近月球。”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在8日晚些時候的一份聲明中說。“‘遊隼’任務放棄登月嘗試。”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的表態意味着,着陸器在月球表面實現“軟着陸”的計劃已不具有可能性。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推進系統故障是一種常見的航天器故障類型,且此類故障對於探月任務來說較爲致命。對於着陸器而言,從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到實現月面着陸有幾個重要環節,中途修正、近月制動、通過降低軌道高度實現“軟着陸”等都依賴推進系統和姿控系統的參與。這幾個登月步驟需要的速度增量非常大,推進劑泄漏過多意味着無法實現正常的“軟着陸”。
技術挑戰
美國宇航員按計劃將換乘不同航天器前往月球:從地球出發時乘坐“獵戶座”飛船,由美國航天局新一代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發射升空;抵達月球軌道後,換乘“星舟”前往月球。“星舟”火箭及飛船集成系統由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開發,去年4月和11月兩次實驗發射均以失敗告終。第三次實驗發射預計在今年2月進行。專家認爲,即使發射成功,“星舟”飛船要想實現載人飛行,仍面臨多重挑戰。依據設計方案,“星舟”需在地球軌道“加油”約10次才能攢夠燃料前往月球。克沙特裏亞說,完成上述任務“極具挑戰性”。
美國載人登月任務延期的另一原因是“獵戶座”飛船的安全隱患。2022年11月,“獵戶座”飛船成功發射升空,完成了“阿耳忒彌斯1號”繞月飛行測試任務。不過,令工程人員意外的是,重返地球大氣層時,飛船隔熱罩有燒焦物質脫落。他們後來又發現,飛船的生命支持系統有一處設計缺陷,電池也存在問題。此外,宇航員在月球表面活動穿着的宇航服研發也出現延期。自美國政府2019年宣布“阿耳忒彌斯”新登月計劃以來,相關任務已多次延期,預算持續上漲。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審計部門預計,到2025年“阿耳忒彌斯”計劃總花費將達930億美元。
推遲重返月球或成定局
作爲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主導的登月任務,“遊隼”登月任務也被美國輿論寄予厚望,認爲此次登月任務將爲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打前站”。相關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遠來看,如果這次任務失利,美國計劃中的月球探測商業化運輸將受到影響,結合此前其他系統研發進展不順的情況,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已勢必將被推遲。
此次“遊隼”錯失月球會給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帶來何種影響?目前看來此次月面着陸任務的失敗,對於原計劃將於今年進行的阿爾忒彌斯二號載人繞月任務和後續的阿爾忒彌斯三號載人登月任務都不會造成直接影響。但長遠來看,這次由美國商業航天公司主導的月面着陸任務,對後續美國重返月球計劃中建設月面基地的計劃會帶來影響。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任務規劃中,許多送往月球表面的科研和生活設備都需要依靠商業航天公司來提供運輸服務,如果商業公司研發的登月器首次任務就失敗了,肯定對後續計劃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