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初,“穆迪”對外宣布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爲“負面”。與此同時,香港、澳門的信用評級也出現了同一狀況,前景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穆迪給出的理由是,中國中企經濟增長放緩,地方債務高築,地產行業持續陷入低迷狀態。從長遠角度看,中國前景展望並不好。
穆迪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另外兩家是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一家美國評級公司給中國降級,就很有意思了。雖然另外兩家信用評級公司還沒有舉動,但穆迪這次給中國未來展望降級,影響可以說還是很大的。
通常來說,信用評級的下降會導致借款利率上升,因爲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以補償他們承擔的一些額外風險,意味着中國政府和企業的融資成本可能會上升,影響他們的投資能力和盈利前景。這種情況下,外來投資者們就不得不對華投資保持謹慎態度。近年來,大量外資本來就在計劃撤離中國市場,穆迪在這時候給中國來這一下子,不懷好意。
評級調整的消息會引發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的短期波動。雖然中國實行資本管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這種影響,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市場的情緒反應。由於評級展望的調整可能影響企業的未來預期,會導致企業減少投資和擴張計劃,同時也可能對消費者信心產生負面影響,降低消費支出。
針對穆迪對華評級降級的行爲,中國財政部日前進行了逐條駁斥,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全球其他國家也出現了與中國類型的現象,甚至比中國更嚴重,爲何沒有被降級?二是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了困難,但遠遠達不到被降級的地步。而且從今年前三個月的經濟數據來看,GDP同比增長5.2%,在全球範圍內成績十分亮眼。所以,穆迪下調中國的展望評級,根本沒有理由,中國財政部的反駁也有理有據。
很顯然,美國正在對中國發起一場金融戰。有分析認爲這一舉措,實際上可能與美國政府的意圖相呼應,成爲了一場潛在的金融戰爭的序幕。據市場監測,一個月內有263億人民幣規模的北向資金,即從香港等地流向內地股市的資金,呈現出流出態勢。資本的流出不可避免對股市產生壓力,股市下滑則可能進一步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乃至於國家的整體經濟形象。
在此背景下,拜登近期一些公開言論也耐人尋味。在國際峯會及訪問過程中,他多次針對中國經濟問題發表看法,暗示中國經濟前景存在風險。這樣的言論傳遞出的信號可能會被市場解讀爲美國對中國經濟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人認爲這是在有意打壓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穆迪下調中國的信用展望評級就很詭異了。雖然評級機構是基於一系列複雜的經濟指標和模型來做出決策,但在大國博弈和國際政治的背景下,決策背後是否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很難說。
當然,中國經濟仍具備一定的韌性和內在增長動力。儘管面臨人口老齡化、債務水平上升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的挑戰等問題,但中國的大市場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持續的創新活力都爲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所以,如果真的是拜登政府在向中國發起一場金融戰,那麼就要掂量一下,以美國現在的經濟狀況,能否承受起這輪金融戰爭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