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頻繁出現這樣的場面,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的農民們紛紛走上街頭,以各種方式向政府抗議。除了因極端氣候、成本飆升和烏克蘭糧食而火冒三丈,歐洲農民還爲當局和歐盟的氣候政策感到憤怒。1月23日,歐盟各國農業部長緊急開會,商量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平息農民的不滿。
事實上,這場農民抗議浪潮在2019年就開始了,一馬當先的是荷蘭農民。爲了降低氮污染,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的執政聯盟決定到2030年將氮的排放量減少一半,提出了包括減少存欄牲畜和可能關閉農場等措施在內的計劃。這個計劃很可能導致三分之一的農民失業,抗議活動也隨之愈演愈烈。
鄰國比利時自2023年春季提出,到2030年,當地生豬和家禽養殖場需將氮肥使用量減少60%,並將生豬存欄量減少30%。數千名農民駕駛約2700臺拖拉機前往首都布魯塞爾示威遊行,他們稱這是針對農業經濟的“大屠殺”。
德國朔爾茨政府爲填補2024年預算中的漏洞,決定計劃取消農用、林業車輛稅減免和農用柴油補貼等優惠,對此不滿的德國農民從1月8日開始在全境召集爲期一周的抗議行動。
與此同時,法國農民也開始在各地組織示威數百輛拖拉機和卡車聚集在圖盧茲市中心,在政府機構門外傾倒乾草、腐爛水果和糞便,抗議繁雜的行政手續、通貨膨脹導致的成本飛漲以及苛刻的歐盟環保規定。他們稱,“法國農業深陷危機”,“農民難以維持生計”。
總體來看,歐盟的政策搞得各國農民都不滿,成了他們攻擊和譴責的對象。如果這一系列抗議活動繼續下去,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抗議可能導致糧食和農產品供應不足。歐盟本來就是重要的糧食和農產品供應源,農民罷工肯定會對食品供應鏈造成影響。對低收入家庭和社會弱勢羣體來說,這影響可能更大。 其次,農民罷工會直接影響農村的經濟。農業是許多歐洲地區的經濟支柱,罷工會讓這些地區的經濟活動停滯,不僅農民收入下降,相關行業比如農機製造、運輸業、農資供應等也會受影響。
第三是環境影響。農民平時負責實施各種環保措施,比如土壤保護、水質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等。一旦罷工,這些措施可能中斷,可能導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對環境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第四是農民罷工可能導致歐洲農產品出口進口減少,影響歐盟和其他國家地區的貿易關係。這種情況下,歐盟的經濟合作和談判進程可能受阻。
最後,這些抗議活動更加揭示了歐盟政策和農民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着巨大的鴻溝。如果歐盟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面臨的挑戰可不僅僅是農民的抗議,還可能是成員國內部對歐盟政策的廣泛反對,甚至可能演變成更激烈的政治運動,比如“退出歐盟”的抗議。
因此,這場農民抗議不僅是對歐盟政策的挑戰,更是一個警鐘,提醒歐盟和各成員國需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政策,找出問題根源,採取有效措施來緩解農民不滿,同時保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這不僅是對農民負責,也是對整個歐洲社會和經濟穩定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