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召開了烏克蘭問題峯會,召集了28國領導人參會,其中包括德國總理朔爾茨、波蘭總統杜達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的領導人。主持大會的馬克龍一反常態,異常強硬地表示,未來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軍隊。北約祕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在回應法國總統馬卡龍關於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參戰的言論時明確指出,北約目前沒有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計劃。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表示,若北約軍隊進入烏克蘭,將引發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直接衝突。
衆所周知,“不直接出兵”是西方援烏陣營的原則,美國總統拜登自在俄烏戰爭開打之前就已公開排除了這個可能性。馬克龍發表上述言論後,一名白宮官員對國際媒體表示,美國沒有計劃派軍隊前往烏克蘭作戰,也沒有計劃派遣北約軍隊前往烏克蘭作戰。因此,馬克龍發表上述言論後,引發廣泛關注,那麼如何看待馬克龍的這番言論呢。
首先,馬克龍的上述言論顯示出,歐洲各國對於烏克蘭前線危急局面的擔憂。歐洲國家擔心美國將減少對基輔的支持,因爲在國會中對其援助的前景岌岌可危。尤其是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並改變美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政策方向。因此,馬克龍是在向俄羅斯展示歐洲的決心和團結,表明歐洲不會放棄烏克蘭,也不會容忍俄羅斯的侵犯歐洲的安全和穩定。他試圖給俄羅斯施加壓力,讓克裏姆林宮認識到繼續戰爭的代價和風險。
另一方面,馬克龍也是在向烏克蘭和其他西方國家傳遞信心和支持,鼓勵烏克蘭繼續抵抗俄羅斯的攻勢,保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他其實也是向其他西方國家呼籲,要求他們在支持烏克蘭方面做得更多、更快,不僅是在經濟上,而且在軍事上。
除此之外,這位年輕的法國總統也意在展示自己的影響力,塑造其作爲歐洲烏克蘭事業的捍衛者形象,提升自己在歐洲和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聲望。他明顯想藉此機會,進一步宣傳並強化自身所主張的歐洲“戰略自主”。
對馬克龍而言,理想的俄烏戰爭結局莫過於歐洲憑藉自身力量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然而,如果美國援助一旦撤回,歐洲立即暴露其無力獨自抵禦俄羅斯的事實,那麼歐洲的“戰略自主”也就無從談起。
基於這種務實考量,如果烏克蘭真的面臨大敗的風險,歐洲確實不得不考慮一切可能的援助手段,以阻止這一地緣政治噩夢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出兵這一選項也確實無法排除。波蘭總統杜達就表示,這次峯會最激烈的討論是關於是否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問題。可見歐洲也確實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並未就此達成一致。
如果西方派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將會對俄烏戰爭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也將引發俄羅斯更大規模的報復,甚至可能導致核武器的使用,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當前烏克蘭節節敗退的形勢下,歐洲的戰略雅麗也在不斷加大,歐洲國家出兵援烏仍然是一個有待觀察和商榷的政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