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綠色能源競賽如火如荼之際,歐洲這片曾經引領清潔能源潮流的大陸,卻傳出了陣陣“倒車”的轟鳴聲。近日,能源行業的權威媒體Solar Quarter披露,歐洲清潔能源的領軍者——挪威國家電力公司,正悄然調整其投資戰略,轉向更爲“保守”的發展路徑。
挪威國家電力公司,作爲歐洲清潔能源的領頭羊,近日更新了其投資戰略,將資本優先分配給水電、市場運營以及部分市場的太陽能、風能和電池項目。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博格特直言不諱地指出,整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環境正在變得更具挑戰性。這不禁讓人疑惑,難道歐洲清潔能源的春天已經過去,寒冬已然來臨?
事實上,挪威國家電力公司的產能收縮只是冰山一角。據《金融時報》報道,該公司計劃在陸上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儲能產量規劃上,從2026年起將裝機產能調整爲每年2—2.5吉瓦,遠低於此前制定的每年2.5—3吉瓦的目標。海上風能方面,更是將目標從10吉瓦大幅削減至6—8吉瓦。此外,氫能發電目標也遭到了削減。
歐洲清潔能源企業的集體“倒車”,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電價下降和成本上升被普遍認爲是導致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葡萄牙EDP電力集團直言不諱地表示,下調計劃的原因是“較低的電價和較高的利率環境將持續更長時間”。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的副總裁維格德·威克更是直言:“相關綠色項目變得更具挑戰性,相對回報太低,甚至根本不存在。”
然而,這僅僅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歐洲對於清潔能源產業的盲目自信和過度投資。在過去的幾年裡,歐洲各國政府紛紛將清潔能源作爲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隨着全球能源市場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這些投資並未如預期般帶來豐厚的回報。
更爲嚴重的是,歐洲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建設成本高昂,卻又不願意接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競爭和合作。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驅使下,歐洲一些人寧可放慢清潔能源的發展腳步,也不願看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這種狹隘的心態和短視的行爲,不僅阻礙了歐洲清潔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也損害了全球能源轉型的進程。
與歐洲的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產業中的崛起。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新風力渦輪機裝機容量達到創紀錄的117吉瓦,同比增長50%。其中,中國的新增產能佔據了絕大部分。如果沒有中國的貢獻,世界其他地區的產能增長几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中國在清潔能源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和巨大潛力。
然而,歐洲卻選擇了一條與中國背道而馳的道路。他們不僅沒有學習借鑑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反而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等手段來限制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的進入。這種做法不僅無助於歐洲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反而會加劇全球能源轉型的困難和挑戰。
面對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和挑戰,歐洲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和不足,重新審視和評估其在清潔能源產業中的定位和策略。他們應該摒棄貿易保護主義的短視心態,以更加開放、合作的態度來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進程。只有這樣,歐洲才能在清潔能源產業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爲全球能源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