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探月飛行器嫦娥六號月背採樣返回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並帶回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的珍貴月壤,其返回速度達到驚人的31馬赫,這一驚人速度展示了中國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速度究竟意味着什麼?馬赫數,作爲衡量物體速度與聲速比值的量度單位,31馬赫的速度相當於聲速的31倍,以標準大氣壓下的聲速約爲每秒340米計算,31馬赫則意味着飛行器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每秒10549米,或每小時約38000公裏,幾乎達到了第二宇宙速度。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尤其是在宇宙探索徵途中。
這一速度是如何做到的呢?這主要歸功於背後複雜的技術支撐。航天器在穿越大氣層時,既要承受極高的溫度和壓力,又要確保精確的姿態控制和軌跡調整。因此,嫦娥六號的返回艙採用了獨特的防熱設計,通過耐高溫材料和特殊結構設計,有效應對了高溫環境,確保航天器安全返回。
此外,嫦娥六號以高倍的音速從外太空衝進地球,使用了“打水漂”技術,即“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利用特定的角度和速度,讓航天器在大氣層中“跳躍”飛行,從而大大延長航程,減少對防熱材料的壓力,這種技術的成功應用,標誌着中國航天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打水漂”技術帶來的還有驚人的落點精度。此次嫦娥六號着陸的位置跟劃定區域位置完全吻合,與中心點僅僅相差600米。嫦娥六號在最後的降落過程中打開了降落傘,增加了飛行阻力,以及風速對飛行姿態的影響,造成了這600米的“偏差”。這足以看出中國在飛行器的飛行引導、姿態控制、通訊等技術領域,有了足夠的實力。
另外,據相關報道,此次嫦娥六號返回還採用了GNC(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技術,能夠根據當前位置和速度規劃最佳飛行路徑,高精度導航設備實現實時定位,確保嫦娥六號返回器能夠在預選地點精準落地。
這就意味着,嫦娥六號能夠從外太空俯衝下來,打個水漂,然後頂着超過30馬赫的速度不斷實施機動變軌,並且讓其他國家無法預測、無法攔截,最終精準抵達目的地。
這種高速返回技術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它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實力,也爲未來的宇宙探索和相關技術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更爲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回顧人類航天史,最早進行太空打水漂的是蘇聯的Zond-6、Zond-7、Zond-8三次無人月地返回任務,其中有一次出現了降落傘故障導致墜毀。時隔半個世紀,與如今的嫦娥系列返回任務相比,不論是可靠性還是先進性,中國都要領先一大截。
在這場太空之旅中,我們看到了科技的無限魅力,也感受到了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追求。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各國航天人正在用智慧,爲實現人類的太空夢想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