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報告預測,按美元計算,2023年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被德國超越,從世界第三位滑落至世界第四位。同時,IMF預計,印度將在2026年成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則將在2026年至2028年間下滑至世界第五。
IMF發布的經濟展望顯示,2023年日本的名義GDP約爲4.23萬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0.2%。2023年德國的名義GDP將增長8.4%,約爲4.43萬億美元。在人均GDP上,德國也將高於日本。德國人均GDP預計爲5.28萬美元,而日本人均GDP約爲3.40萬美元。
日本共同社分析稱,日元貶值是導致日本名義GDP今年被德國超越的一大原因。這一預測發布之際,日元兌歐元匯率徘徊在接近160的關口,上一次歐元兌日元觸及這一關口還是在2008年8月,日元兌美元匯率距33年低點咫尺之遙。
日元疲軟很大程度上是由央行間貨幣政策的差異造成的——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大幅上調利率以應對通脹,而日本央行則保持刺激模式,希望在多年的通貨緊縮後促進物價增長。市場預計,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將維持利率不變,但借貸成本在更長的時間內會保持較高水平,這可能會繼續對日元構成壓力。日本央行下周將召開會議,外界猜測可能會對債券收益率進行調整,但普遍預計其負利率要到明年才會結束。
此外,物價漲幅也對名義GDP產生影響(名義GDP增長率減去通貨膨脹率才是實際GDP增長率)。從月度通脹率來看,2023年日本消費者價格指數普遍同比上漲3%左右。但德國年初的漲幅約爲9%,之後逐漸放緩,9月降至4%左右。
日本媒體對本國經濟議論紛紛。《日本經濟新聞》24日稱,IMF對日本和德國的經濟展望“反映出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2000年時,日本的經濟規模比現在大,約爲4.9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初,日元匯率爲1美元兌105日元左右。當時,日本經濟規模是德國的2.5倍、中國的4.1倍。2010年經濟規模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預計2023年經濟規模將是日本的4.2倍。
日本正在經歷長期的經濟低增長。一國的經濟規模大小與國際話語權息息相關,若日本失去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國際存在感可能會進一步下降。日本於1968年超越當時的聯邦德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當時是按照國民生產總值(GNP)計算。日本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石川智久24日在社交網絡上發表評論稱,在經濟低增長和日元疲軟的情況下,日本被德國超越在某種程度上是可預見的,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還是令人悲傷。
“日本的增長潛力確實已經落後,而且仍然低迷。我們希望奪回過去二三十年來失去的土地。”在被問及對IMF這一預測的態度時,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24日如此回應道。
報告顯示,中國電力投資加速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基建投資將超過5300億元。
近日,市場迎來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工業巨頭3M公司(MMM.N)在本周五公布了其季度業績報告,隨後股價飆升至近兩年來的
最近,外媒給OpenAI算了筆賬,今年可能要血虧50億美元。
近日,巴黎奧運會和世界鐵人三項協會聯合發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宣布因塞納河水質污染問題,原定於近期進行的奧運會鐵人三項首次下
當地時間7月18日,法國巴黎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持刀襲警事件。
近期,一則重大消息在國際舞臺上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宣布加入金磚國家。
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幹擾了韓國近五分之一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