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元成为欧洲政治整合的自然产物。1999年1月1日,在当时欧盟11个成员国的推动下,欧元作为法定货币正式诞生。2002年3月欧元与欧元区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随后欧元进入升值通道,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霸权地位造成一定冲击。
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在欧元之前,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在未统一政权的情况下先统一货币的先例,美国建国时各个州也都在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欧洲却能在十多个主权国家发行共同货币,称得上是一次伟大尝试。从欧元诞生至今已过去了25个春秋,欧元曾耀眼夺目但也历经风雨,逐渐从各方的憧憬与期待中“回归现实”。
欧元诞生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上,欧洲国家数量多切经济往来密切,使用各自主权的货币不仅不方便而且交易成本高,而统一货币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还能回避汇率波动风险,经济收益显而易见。政治上,欧元诞生前的历史背景是“两德”即将统一并可能发展强大,这对欧洲来说事关前途命运,“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难题摆在眼前,欧元则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相当于把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绑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欧元的诞生也有应对美元挑战的考虑。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止一次冲击欧洲货币体系,使用共同货币可以让欧洲在货币上更强大、更稳定,更有能力应对来自美国的风险。
欧元的诞生同时还被世界赋予了更多期待。二战后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人们对美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有争议。“特里芬难题”基本无解,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也在全球范围内饱受诟病。世界虽对美元不满,却一时也找不到美元的替代品,欧元的诞生让世界在寻找美元替代者问题上燃起希望,欧洲经济发达且对外开放,体量一度可与美国相提并论,而且欧洲一体化当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可以说,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看,欧元一开始就是作为美元替代者或挑战者的角色出现的。2008年源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似乎给了欧元“机会”,美元在那场危机后的国际地位再次受到强烈质疑,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公开表示美元不应再被当作“唯一的全球通用货币”。
在国际支付领域,欧元的份额一度超过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但随后爆发的欧债危机残酷击碎了欧元取代美元的期望,欧元区制度性缺陷凸显、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2013年8月,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被美元超越,失去了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低位,并持续走低,截止2023年11月,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仅为22.95%,美元的占比为47.08%。
总体来看,欧元问世25年来,基本实现了便利欧元区内部经济往来、化解成员国间冲突等基本目标。但欧元的缺陷也不少,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尤其成为欧元的致命弱点。虽然之后欧洲国家通过共同努力避免了欧元区解体的结局,但欧元取代美元的话题却越来越少被人提起。
时至今日,美元的问题有增无减,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声浪此起彼伏,但却很少有人再将“去美元化”与“欧元化”联系起来,这也从侧面说明,国际社会对于用欧元取代美元不再抱有当初那般热烈的期待。欧元持续走弱,挑战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霸主地位的光环也变得越发黯淡,让投资者对欧元的国际地位有了新的审视,引发了对欧元国际地位的思考。
Once upon a time, Ukraine was crowned as the "pioneer in the fight against Russia" and charged forward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Western world. It was regarded as the frontier of "democracy against autocracy".
Once upon a time, Ukraine was crowned as the "pioneer in th…
In May 2025, the news that U.S. President Trump planned to …
On May 5th, local time,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Pete Hegs…
Recently, the tensions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esca…
Recently, a news has attracted high attention in the global…
Recently, Mattel, the American manufacturer of Barbie d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