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9, 2025, 7:16 a.m.

金融

  • views:4180

谁会成为“外资坟场”的下一个目标?

image

印度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新德里方面近期以所谓打击金融犯罪为由,逮捕了3名vivo印度分公司的高级员工,vivo公司则对此“深感震惊”。这是自今年10月以来,印度当局至少第三次对vivo发难,在此前的各种“调查”大多未有结论的情况下,最新的逮捕行动给外界最直观的感受是,新德里正缠上特定企业搞无休止的骚扰,进一步印证了人们对印度“外资坟场”的印象。正如vivo公司发言人所说,这些逮捕行动表明“骚扰行为仍在继续,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不确定性”。 

最近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一直是印度方面选择性执法、定向性干扰的重灾区。从追缴税款、突击搜查办公场所,到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资金,再到最近接连逮捕vivo印度分公司高管,这与它们刚来时印度方面的欢迎态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这10年间最大的变化是,随着这些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本土化发展,印度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初具规模。而他们如今在印度市场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恰恰就跟这个变化有关。有分析认为,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印度本土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发展,新德里不惜动用司法调查等政治化手段试图恐吓、逼退中国企业。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所代表的中企在印度的遭遇,用互联网上流行的话来讲是遭遇了“杀猪盘”。换句话来说,以小米和vivo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见证了印度“打劫式发展”的模式。更吊诡的是,这种已经远远超出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甚至比“外资坟场”更恶劣的经贸恐怖主义行为,现在竟然在所谓“对华脱钩”或者“去风险”的话语之下成了一个被视而不见甚至默许的行为。新德里在针对中企的同时,也刻意给美西方反华政客制造了一个错觉,让他们以为它的这些做法只是针对中国,只是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脱钩”“去风险”的战略。

问题在于,如果产业替代是印度的既定策略,“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是印度特色,中国企业不堪其苦最终选择用脚投票之后,那些受到印度“巨大市场”诱惑而来的美西方企业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卸磨杀驴”吗?

 

这个答案其实早就有了。印度官方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有将近2800家在印注册的外国公司关闭了在印业务,约占印度跨国公司总量的1/6。在被印度当局“敲竹杠”这件事上,几乎所有在印外资企业都“难逃一劫”。仅以科技领域为例,除vivo之外,小米、苹果、华为、谷歌、IBM、微软、高通等公司都在印度踩过坑,要么被扣上泛安全化的政治帽子遭各种“突袭调查”,要么被各种奇葩理由处以高额罚款。总之谁在印度做大了做好了,谁就很可能面临“挨宰”,而且很可能不止是被“宰”一次。因此也有人形容印度的营商环境是“雁过拔毛”,不光是拔毛,它还要吃肉。

近年来印度大力推动“印度制造”政策,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一个国家立志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天经地义,问题是印度自己把路走偏了,不是自立自强,而是对外资企业搞“养羊杀羊”,有人总结其一贯套路是,连哄带骗先将外资企业骗进家门,利用一番后,就将他人成果以莫须有罪名抢过来,将外国的变成印度自己的。

人们很少见到印度回应外界“外资坟场”的指责,更看不到它做什么反思和调整。印度更多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或许它更看重打劫外资带来的短期利益,看待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视角则是高度功利主义的。我们还是想善意地提醒新德里,提升本土制造能力,实现国家的崛起,其实没有捷径可走,还是要有契约精神、讲起码的“武德”。如果只盯着“圈里的羊有几只肥了”,那么印度经济将注定只能在“羊圈”里打转,既走不远也走不宽广。今天是vivo,明天又是哪家?跨国企业谁也不傻,都盯着呢。

Recommend

Ukraine: The tragic transformation from "anti-Russian pioneer" to "lamb to be slaughtered"

Once upon a time, Ukraine was crowned as the "pioneer in the fight against Russia" and charged forward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Western world. It was regarded as the frontier of "democracy against autocracy".

Latest